河南国祯药业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 首页>中医文化
中药发酵贴的前世今生
作者:国祯药业-子夜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866 发布日期:2022-02-09
信息摘要:
第一、一个完整中药方剂的配伍。第二、各种中药剂型的区别。第三、口服药和外用药的大概作用方式和机理第四、外用膏剂的工艺区别第五、中药发酵贴的特点和优势

       中药发酵贴的前世今生

                               ——贴出孩子的健康

  ——贴出父母的关爱

  ——贴出医者的仁心

 

云母屏开,

珍珠帘闭,

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

金缕织流黄。

柏影桂枝相映,

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

掠过半夏,

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

寻常山夜,

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

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

乌头白

最苦参商。

当归也,

茱萸熟地,

菊老伴花黄。

新冠疫情”疯狂来袭,席卷大地,

感冒、发烧、咳嗽、.......

可奈何?奈若何?

乡村医生莫惆怅

千年传承歧黄之术,

中医外用发酵贴膏!

 

对于中医爱好者,中医初学者,一直从事西医想要了解中医的基层大夫们,我们要想对中药发酵贴有一个相对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一个完整中药方剂的配伍

第二、各种中药剂型的区别

第三、口服药和外用药的大概作用方式和机理

第四、外用剂的工艺区别

第五、中药发酵贴的特点和优势

下面我们逐一论述。

一个完整中药方剂的配伍

一个完整的中药方剂一般都有几味十几味甚至是几十味药组成。根据各自发挥作用的重要程度不同,有君臣佐使之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主次之分。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者主证;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药、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药、臣药的骏烈之性;三是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另外从剂量上来说,一般君药剂量最大,臣药次之,佐药使药又次之,臣药剂量不可大于君药。

 

我们拿《六味地黄丸》来举例来说明一下。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的《小儿药证直诀》

配方:熟地黄八钱   山萸肉干山药各四    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主导作用)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辅助君药)

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辅助君药)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佐制——制约君药)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佐制、佐助两个作用)

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佐制——制约君药)

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另外,在实际组方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方子君臣佐使都必须具备,比如《独参汤》,只有一味人参,也就是只有君药;又比如《左金丸》,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只有两味药,黄连是君药,但是黄连大寒,吴茱萸有温热之性,用少量吴茱萸以制黄连之寒,以防太过,是为佐药。举这两个简单的例子的意思是说,临床上病症错综复杂,在实际组方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不用太过拘泥。

另外在组方的时候还有一些配伍的禁忌,也就是某些药物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方子,比较典型的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篓、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黎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根据古人的经验,这些相反相畏的药放在一起有可能产生毒性,增加毒性,损害机体,简单来说就是相反或相畏的药材一般是不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方子里的,所以配伍的时候一定要切记切记。

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各种中药剂型的区别

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粹,传承了上下五千年,这是成千上万位中医界先驱历尽千辛总结出来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想要完全参透其中之精奥,似乎不太容易,我们只能竭尽所能去探索和发掘。

中药的剂型常用的有汤、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锭、胶、曲等等,其实大众常用的就是汤剂、丸剂、酒剂、散剂、口服膏方、外用膏药等,我们如果从使用途径来分的话,主要就是口服和外用两种。

我们就拿汤剂和丸剂举例,来大概说一下,这两种剂型的区别。其他剂型也可以参考这两种来理解。

先说汤剂。汤剂就是把一个方剂中的所有中药混合在一起,房子砂锅里进行煎熬。当然这里边会根据每一味药的药性来区分对待,有的需要先剪,有的需要后下,有的需要包煎,有的需要洋化,有的只能稍微熬制,有的需要长时间熬制等等。

我们先不考虑药性,就说混合熬制这个过程。在高温熬制的过程中,首先是会把中药的有效成分熬制出来,溶解于水中(这过程其实也叫提取,用水熬制就是水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药液。但是,并不是每一味药的有效成分简单地混合溶解在水中,因为在高温下,这些成分之间肯定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且是错综负责的化学反应。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方子十味药,每一味药里边提取出两种成分,这就是二十种,这二十种成分在高温下互相反应,反应完了,新生出来的物质再反应,按照排列组合来算,这是算不出来的。而且这还是最保守的假设,如果方子再大一些,这里边会更复杂。

再说丸剂,丸剂相对来说简单一下,把炮制过的中药,混合在一起粉粹,然后加入载体混合成丸。不过看似简单,是物理性的融合,但是病人在服用了之后,在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下,在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的作用下也是发生一些反应的,而反应到最后,最终生成的物质则是我们需要的、起到治疗和调理作用的东西。

我们的老祖先很多事不了解化学的,但是在以前科学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凭借智慧和经验能总结出这么多经典方剂,不能不说是一个壮举。

我们只是简单论述一下,实际的情况应该比这个要负责的太多。

所以说,为什么有些方子要熬制、有些需要直接混合,这里边都是有很大学问的,另外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等因素来确定具体使用哪种剂型。

 

 

口服药和外用药的大概作用方式和机理

因为药物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这里只能大概的讲述一下。

口服给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喝药,药物喝下去以后途径消化道的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等组织器官,然后有效成分由小肠上皮吸收,接着由肝门静脉进入肝脏,经由肝脏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经由血液循环到达病灶。

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了相当复杂的生化作用,物理化学作用,代谢反应等,我们只能大概简单解释一下,药物经由消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酶进行反应,都有可能代谢或者灭活一部分,简单来说也就是有效成分会被消耗掉一部分,有的时候还有可能反应生成一些有毒性的物质;经由肝脏的时候会再消耗掉很大一部分,而最终到达病灶能被吸收利用,起到作用的是很少一部分。

中医外用药的作用机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透皮吸收,直达病灶,称为近病近治;另一个是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的归经,中医上也叫近病远治。

比如止疼类膏药,或者眼贴、眼药水类的产品,直接由皮肤透皮吸收,经由皮肤的组织进入毛细血管,直达病灶,没有经过消化道的环节。其优势是,不经消化道,没有那么多环节,也没有大的消耗,有时候起效比口服药还要快一些;劣势是,一般情况下皮肤的吸收率相对比较低,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低或者制作工艺比较低的外用药效果也不会太明显。

而穴位膏贴的则是包含了上述的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在病灶附近穴位贴敷,可透皮吸收,直达病灶;二是,根据辩证确定疾病证型,然后根据经络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辨证、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等进行组方、选穴,最后才是贴敷。

那么接下来就具体说一下中药贴膏的工艺要求。

外用剂的工艺区别

中药的外用贴膏,也就贴敷类产品。这属于中医外科的范畴,膏药的制作工艺自古有之,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改进,现在是越来越纯熟。目前我们能见到的膏贴有生粉贴、凝胶贴、热熔胶贴、发酵贴等。

生粉贴是直接将中药打粉混合,因为吸收率太低可能会配合一部分西药的透皮剂。最主要的是这些不是由正规厂家直接生产的成品,而是用原材料由操作者制作的,没有严格标准的质量和检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标准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慎重再慎重

凝胶贴制作工艺相对也比较简单,是将某些中药中的精油提取出来,然后将精油加入凝胶中,以凝胶为载体,做成的贴剂。这类产品的局限性在于,并非所有的中药都可以提取精油,另外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也并不一定是其精油,这样的话也只能将没有精油的药材做成生粉加入或者使用熬制后的提取液,生粉的话和生粉贴类似,用提取液的话也要考虑其溶解度。

热熔胶贴相对来说会高级一些,这就和我国传统的黑膏药比较类似,先将中药材配伍好之后熬制,熬制充分之后,将熬好的药水进行收汁浓缩,浓缩到一定程度,药汁就成了膏状,这个被我们称为浸膏。接下来将浸膏和作为基质(载体)的热熔胶进行混合,然后再做成一个一个的膏药贴。这种技术传承了上千年,其工艺复杂程度也不是我们一两句能够说得清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挺好。但是,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因为浸膏在浓缩的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温度也有要求,但是有些药材不适合长时间熬制,比如有些发散风寒、风热的药物挥发性比较强,熬制时间长了就没有效果了。另外很多中药外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敏性反应或者一些不良反应,再加上外用药物不经过肝脏代谢,对肝脏的影响是小了,但是却有可能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

发酵贴是在传统膏药和古方发酵的基础上,对膏药的制作工艺结合现在技术进行改进,一方面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吸收率和疗效,另外也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对疾病的治愈率也有很大提高,而对人体伤害又大大降低,也是中医外用剂型上的一个突破。

发酵贴的制作流程是:首先将药材分类粉粹,然后根究药物特性分类分工艺熬制,一部分熬制好之后提取烘干发酵,一部分熬制后直接收汁浓缩做成浸膏发酵,另外不能熬制的部分直接用其他工艺进行提取发酵,发酵之后再用更高级的工艺进行加工。因为工艺相当复杂和精细,另外设计到行业机密所以只能是大概讲述,不过确实是要多次粉粹 ,多次提取,多次融合,最终才能制作出来高质量高工艺的发酵贴。

中药发酵帖的优势所在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中药发酵技术。

中药发酵,是模拟中药在人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人体外建立一个工业化肠胃系统,采用人体肠道内的多种益生菌,中药提取液或者中药细粉和经过优选的人体内有益菌(主要乳酸菌)进行预消化、分解和转化,把大分子的中间物质,分解转化成为能够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质。因此,发酵中药疗效快、效果确切。

经长期临床和实践证明,发酵中药相比传统中药药效提高4-28倍。常规中医大夫开的6付中药,经过益生菌发酵,患者可以服用10天,同时药物疗效是6付中药的4-28倍。

发酵中药比传统中药具有五大革命性改变,是对传统中药技术的革命性提升。

1、中药成分经过益生菌转化,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100%被人体吸收。

2、真正的疗效提速,30分钟吸收到达血液。

3、真正的药效提高,发酵中药比传统中药提高4-28倍。

4、发酵过程分解毒性,真正无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成为历史。

其实说简单点,中药发酵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最后留下的那一部分就是滤除了无用,有害的,只留下了我们人体最终吸收的那一部分,另外在体外建立一个模拟消化系统,这样有可能损耗掉的那一部分有效成分也节省了,还把不易吸收的大分子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从多个方面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发酵贴就是古法熬制方法和现代发酵工艺的完美结合,提高了药物成分的吸收利用率,增强了药物原有的功效,大大减低了毒副作用和过敏的发生率,尤其对孩子更加适用,在抗生素耐药,超级细菌不断出现的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文化

全国服务热线

13073716233